《成都市双流区推进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已经区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10年专业代理免费咨询:19355287592(微信同号)
(卧涛科技:项目申报、专利商标版权代理、软件著作权代理(不过包退)、科技成果评价、各类标准化(参编)代理、软件开发、商业计划书、工商注册财税规划、可行性研究报告、两化融合、企业信用修复、ISO体系认证等)
成都市双流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12月7日
成都市双流区推进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20〕47号)、《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川办发〔2021〕48号)和《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成都市推进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成办发〔2022〕56号)精神,加快推进我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高质量发展,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气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突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基础性、公益性定位,完善体制机制,强化安全监管,加强科技支撑,提升能力建设、管理水平和服务效益,为防灾减灾、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和重大活动保障等提供坚实支撑,更好服务双流高质量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中国航空经济之都,助力空港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
(二)发展目标。到2025年,构建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军地协同、齐抓共管的人工影响天气发展格局,形成组织完善、职责清晰、服务精细、保障有力、安全高效的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体系,人工影响天气监测、指挥、作业、安全、科研五大能力明显提升,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更加优化,防范处置安全风险能力显著增强,人工增雨防雹作业影响面积覆盖全区。到2035年,人工影响天气安全、高效、协同发展机制更加完善,人工影响天气服务保障能力和综合效益大幅提升,双流区人工影响天气业务、科技和服务能力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二、主要任务
(一)加强人工影响天气监测能力建设。优化探测装备布局,加快推进多波段雷达监测组网应用,布设雨滴谱仪、GNSS/MET水汽监测站、激光测风等设备,组建地基遥感垂直观测系统,与多源卫星观测系统、飞机观测平台配合,形成监测精密、技术先进的天基—空基—地基人工影响天气立体监测体系,为人工影响天气监测预警、科学指挥、精准作业和效果评估提供技术支撑。[责任单位:区气象局、区财政局、区发改局、航空经济区管委会,相关镇(街道);逗号前面为牵头单位,下同]
(二)加强人工影响天气指挥能力建设。充分应用大数据、云平台等新技术,不断优化适应双流区协同作业的人工影响天气指挥平台,建设人工影响天气移动应急指挥平台,提升市、区、作业点三级人工影响协同能力。推进多源融合降水、三维云场、水汽场、风场、多源雷达等监测预警产品在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指挥和分析评估中的应用,开展云水资源和降水效率评估,提高作业条件预警识别准确率和作业效率。[责任单位:区气象局、区财政局、区发改局,相关镇(街道)]
(三)加强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能力建设。结合农业防灾减灾、森林防灭火、大气污染防治、生态保护和修护、重大活动和应急保障等不同领域需求,开展干旱、冰雹、大风等气象灾害评估和区划,科学优化或新增地面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站点。联合开展跨区域协同作业,完善应对森林火灾、高温干旱、冰雹、环境污染、重大活动保障等人工影响天气应急联动机制,提高应急保障的快速响应能力。推进地面作业点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作业装备自动化改造率达到100%,实施火箭、高炮等人工影响天气装备升级和信息化改造。开展聚能空气炮、无人机等安全高效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新技术和新装备的应用和试验。面向“一带一区一走廊”的主要粮食作物及冬草莓、二荆条、香梨等特色农作物,做好防雹抗旱作业,保障粮食安全,助力乡村振兴。面向“三区三廊三新城”的生态文明建设和大气污染防治需求,常态化组织开展人工增雨作业。[责任单位:区气象局、区财政局、区住建交通局、区发改局、双流生态环境局、区农业农村局、区公园城市绿化服务中心,相关镇(街道)]
(四)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安全能力建设。按照属地管理原则,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将人工影响天气安全工作纳入安全生产监管考核体系。强化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完善安全事故处置应急预案,依法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工作。加强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器材购销、运输、存储和使用等重点环节的安全监管,强化高效、安全、绿色新型弹药使用,推进物联网弹药监控设备的应用。引入智能化人工影响天气安全联合监管平台,实现对作业场所、重要装备、重大危险源的远程视频监管。[责任单位: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相关镇(街道)]
(五)加强人工影响天气科研能力建设。将人工影响天气科学研究和技术攻关作为民生科技重点支持方向,联合高校、空管部门、科研院所、军地企业等单位,组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协同创新团队,开展人工消雾催化试验、空气质量改善试验和成果转化,大力提高人工影响天气科技水平。将人工影响天气作为公益性科普宣传的重要内容,纳入国民素质教育体系,融入防灾减灾基地和科普场馆建设。多种形式开展科普宣传,教育部门将人工影响天气知识等气象科普纳入中小学校科普教育内容,提高社会公众对人工影响天气的科学认识。[责任单位:区气象局、区新科局、区教育局、区发改局、双流生态环境局、航空经济区管委会,相关镇(街道)]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双流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协调会议工作制度,充分发挥领导小组协调作用,加强对全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统筹规划、政策指导,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形成人工影响天气高质量发展工作合力,切实推进落实人工影响天气各项工作;对在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省、市、区有关规定给予表扬。[责任单位: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
(二)依法依规管理。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制定完善人工影响天气安全生产责任清单,明确相关部门在人工影响天气弹药规范化存储运输、作业点巡查、作业安全、人员备案、规范化作业等环节中的安全监管职责,完善人工影响天气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预案,定期开展人工影响天气应急演练,依法组织开展安全生产联合检查,确保安全责任和防范措施落地落实。[责任单位:区公安分局、区人武部、区应急局、区财政局、区气象局,相关镇(街道)]
(三)加强投入保障。要把人工影响天气能力建设纳入公共服务体系大力推进,将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相关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加大对人工影响天气能力建设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保障作业站点标准化、地面作业装备现代化和安全监管智能化等基础建设经费,以及大气环境治理、防雹抗旱、重大应急保障等人工影响天气专项作业经费,支持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高质量发展。[责任单位:区发改局、区财政局、双流生态环境局、区应急局、区水务局、区气象局,相关镇(街道)]
(四)强化队伍建设。加快建立一支专业化队伍,充分利用地方编制、引进人才等方式补充完善人影科技专业人员和作业人员力量,提升专业技能,优化学历结构。加强培训考核,联合开展跨区域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人员劳动和技能竞赛,大力提升作业队伍职业技能和素质。完善激励措施,按规定落实福利待遇和保险政策。[责任单位:区气象局、区人社局、区财政局、区应急局,相关镇(街道)]
专注企业服务
专业人做专业事
多对一定制服务
多领域团队定制服务
成功率高
通过率98%以上
高学历团队
团队成员均为高等学历